08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热点

2024-05-18 17:01

1. 08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热点

08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十大申论热点分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 16:23   新东方北斗星
  作者:新东方北斗星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 戴斌
以下就列了一个,下面的链接,很全!专门针对山东的
  热点话题一: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

  (一)热点话题剖析:从热点性来看,山东省在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上可以说是走在全国的前列的。因为从2007年开始,山东省政府就开始大力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对于这个问题,山东省的对策可以说非常有针对性。其对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采取的是“直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方法,在缴费办法和享受待遇与城镇其他从业人员是一视同仁的。而且山东省坚持的是“低费率”原则,农民工参加住院或大病医疗保险的保险费用,主要由用人单位缴纳,而农民工本人则可以不缴费。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对“农民工的医疗问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保障。对于这个问题,由于是山东省的一项重要的成就,有可能成为考察的目标,建议考生适当关注。

  (二)针对该社会问题,结合国内主流观点,主要有以下对策:

  (1)在为农民工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要简化手续,优化流程,并按规定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以方便农民工就医。

  (2)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等多种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省农民工医疗开支。

  (3)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国内有关的医院对农民工医疗费用实行自愿减免。

  (4)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研究完善农民工参加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办法和政策,确保农民工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障。

  (5)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工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针对农民工中存在的重大健康与疾病问题,以满足农民工基本健康需求为重点,普及基本卫生知识,提高农民工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热点话题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http://edu.sina.com.cn/official/2008-03-11/1623127190.shtml

08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热点

2. 09山东公务员考试的申论

1、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参加考试,够与不够又怎么样呢,都一样要去考试。所以,不要想够与不够的问题,因为这个要视个人资质,对某些人也许足够,对某些人也许不够。你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这两个月的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复习中去。

2、就我个人经验而言。申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熟记各种理论的标准表述,如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等等;
(2)多读《人民日报》上的文章,因为其文章理论性很强;
(3)熟悉公文行文,摈弃以往的文学写作习惯;
(4)对照申论习题,多写、多练,然后比照标准范文找出自己的不足;
(5)考试时,申论的写作要尽量根据材料往各种标准表述上靠拢;
(6)如果你对于公文的写作并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那么请写的中庸一些,平庸的文章可能不会给你带来“高分”,但也不会使你的分数很低,直接导致失败。

3、字写的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成绩,因为表现在纸制的卷子上,字就像人的衣装,一个人如果穿的整洁大方,给你的第一印象肯定要比一个穿着脏乱的人给你的第一印象要好。所以字写的好会给阅卷老师一个很好的第一印象,印象分会影响到实质的阅卷。这不仅表现在申论上,任何考试中都会有这样的现象。

4、短时间内练字是不可能的,既然字已经练不出来了,那么考试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写的漂亮,那一定要写的工整,不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一片潦草,会影响阅卷老师的心情。写的漂不漂亮是能力问题,写的工不工整就是态度问题了。至少让老师感到你有一个认真的态度。

祝考试顺利。

3. 09年山东省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总结近几年申论考试命题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将有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为:

  (一)题型越来越丰富化

  从2000年到2004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考试虽在命题形式上有一定差别,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三段论”模式。这种三段式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原则,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二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三是对问题、对策进行论证。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三个问题来体现。“三段论”的模式多年采用,考生的应对已经模式化了。并且很难考查出考生的真实能力,改变题型结构势在必行。同时题目要求也会有变化,可能会变为“二段三问”、“二段二问”。或者干脆“一段三问”,但是无论提问形式怎么变,申论考核内容都不会发生本质变化。

  第一,从题目的整体结构方面来看,是由“概括主要问题(主要内容)——解决问题——申论论述”的形式向“概括主要问题(主要内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申论论述”的形式转变。就山东省申论考试而言,2006年以前是以四个题目的形式出现,虽然在题目数量上与上述结构形式没有达到一一对应,但是从考查的侧重点上来看,是完全与“概括主要问题(主要内容)——解决问题——申论论述”的模式相符合的。2006年以后,山东省申论考试题目的设置变成了五个题目,其考查的目的更加明显,注重了概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2007年,山东省申论考试题目也是五个题,真正完成了向“概括主要问题(主要内容)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论论述”形式的转变。2008年山东省申沦考试依然沿袭了2007年的命题精神,注重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使题目难度加大,导致很多考生不适应这种新题型,失分很严重。

  第二,从题目的具体类型看,可以说是灵活多变。以概括题目为例,2004年、2005年中论考试要求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06年要求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2007年要求用简要的文字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2008年要求写一份对争论双方观点的共识和焦点的概括。以论证题目为例,2004年的申论文章属于材料作文,指定标题;2005年变成限定主题式的自拟标题作文;2006年又发生变化,变成评论文;2007年要求写一篇限定副标题,自拟主标题的议论文;2008年是在两个给定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通过上面的表述,我们看到,山东省申论题型的变化是灵活多样的。这些变化充分说明了山东省申论考试也在紧随着公务员申论考试改革的大趋势,进行不断的改革。

  第三,从题目的数量看,前几年的山东申论考试一般为4道题,但从2006年的的山东省申论考试开始共有5道题,可是归纳起来5道题的实质性内容不外三大方面(以2006年山东省申论为例):其一,第一题的“写摘要”与第二题的“找关键词”实际是概括题型;其二,第四题的“找原因”与第三题“提炼两种理念”,实际是提出对策的题型;其三,第五题要求写文章实际是写论说文章。山东省申论的5道题与一般3道题的考察方式没有本质区别,但却因为内容宽泛,增加了答题的难度。

  第四,从具体的题目要求看,分析部分成为题型变化的主要阵地。从2006年开始,山东省申论考试增加了分析型题目,从题型的分类来看,是传统的分析原因型,没有像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那样先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了出来,让考生在判断的基础上分析理由。2008年继续沿袭,依然出现了分析型题目,变化是规定了分析的数量,不能少于四个,难度有所增加。由此可见,分析部分成为山东省申论考试题型变化的主要阵地。对于分析问题能力考查的重视,加大了试题的难度。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复习备考时,加强对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扩大阅读面,多读一些涉及社会热点问题的文章,进行有效的知识储备。

  例如:2008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供报考省直机关考生使用)申论(一)第三题:

  给定资料5—8表明:感恩意识的匮乏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从大学校长的“特别提醒”,到大学生是否“不知感恩”的激烈争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及道德教育的某种缺失,暴露出这种结对资助的形式确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请你就此做一个评论。

  要求:评析集中,详略得当,字数不多于350字。(满分20分)

  (二)越来越强调对部分给定材料的把握

  因为材料越来越长,而且题型越来越丰富,近年来山东省申论考试部分题目的作答不要求对全部给定材料进行总体把握,而是建立在对部分材料进行深刻把握的基础上。

  例如:2008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供报考省直机关考生使用)申论(一)第二题:

  给定材料4提到:“有些人认为,资助乃高尚之善举,不应求取回报,若附加任何感恩条件,就是‘道德要挟’、‘道德绑架’,就是满足道德虚荣心的假仁假义”。你是如何看待“附加条件的资助是‘道德绑架’”这个问题的?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满分15分)

  因此,我们可以预测,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申论考试仍可能以这种对部分材料的把握为主。

09年山东省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4. 2007年山东乡镇公务员考试《申论》

07山东乡镇公务员申论试题,第一题(含材料), 
(一)给定资料其反映:"钱从哪里来y这几乎是所有村干部最关心的问题。一些村集体税费改革少了收入,企业改制断了收入,招商引资没有收入,转移文付人不敷出,正常运转难以为继。"请根据给定资料1一2,谈谈你对"村集体钱该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的看法。(字数不超过250字,满分10分) 
给定资料 
1.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转移文付后,一些农村行政村出现经费短缺。江苏省扬州市行江区有184个行政村,2004年村级集体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有51个村,20-30万元的有14个村,10-20万元的有47个村,10万元以下的有72个村。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刚性支出需要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刚性支出也不少于10万元,而目前大多数村级集体无钱办事、难以办事。 
据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对全省1480个乡镇的统计汇总表明,无外债乡镇仅有58个,占3.92%;乡镇债务在50万元以下的有385个,占26.01%;50-100万元的319个,占21.55%;100-200万元的381个,占25.74%;100一500万元的263个,占17.8%;500万元以上的74个,占50% 
以湖南省为例,目前全省乡村两级的债务还有320亿元,乡均负债979万元,村均负债达24万元。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负债更为严重。如长沙市118个乡镇,仅有一个乡镇无负债,全市乡镇负债总额为24.6亿元,平均负债达到2091万元。在调查时,许多基层干部提出,乡镇负债仅靠乡镇自身的财力是无法化解的。 
四川省岳池县50%以上即4000多名乡(镇)、村、组干部,人均累计垫交历年上清下不清的税费等尾欠款近6000元,成为压在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头上的一项沉重负担。 
“十五”期间,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但不少村"税费改革少了收入,企业改制断了收人,招商引资没有收入,转移支付入不敷出,正常运转难以为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欠账太多,老的投入没完成,新的建设又需要大量资金。"钱从哪里来扩这几乎是所有村干部最关心的问题。 
调查资料显示:税费改革以后村集体财务运转的一些主要特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日常运转大都靠借钱度日。总结起来,借债有两个来源:一个办法是每年年底,许多村都会向乡镇政府打报告,以各种名义要求补助。这些补助,在乡镇政府看来都是"暂借款",而在村子看来都是"赞助款"或困难补助,是不打算还的。另一个办法是村干部用个人名义向农民借款。这些借款一般具有小额、多笔、高利、短期的特点,主要用于维持村集体财务运转,有的也用来充当税款,完成收入基数。 
这些借款多发生在年底,是为了还旧债和借新债。在调查的山东省不少乡村,借债已经成为村集体财务运转的主要手段。每个村长上任以后,首先就是想办法筹集资金来发放拖欠的工资和维持日常运转。 
拖欠也是一个类似借款的手段。由于缺少可用资金,有些村干部的作风变得“无赖”化。“吃饭欠饭钱,住店欠店钱”,可以说是“能欠就欠”、“无所不欠”。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工程队欠款,无论是修路架桥、盖楼建校,还是搞农田水利,几乎每个公共建设项目都有工程欠款,这些欠款占到建设款的20%一90%不等。在调查的一些村子中,几乎没有不拖欠工程款的。值得注意的是,工程队欠款名义上受损的是包工头,实际受损的则是建筑队的农民。 
村集体债务的规模很大,其中有一半左右都是历史性负债,这类债务的增长是以利息方式实现的。最值得注意的是新增债务。在新增债务中,向银行和信用社借款或者贷款几乎没有了,这主要是银行金融体制改革的结果。新增债务大部分是向个人借款、向上级机构借款和拖欠工程款。 
除了“借”和“欠”之外,村干部还有两种办法搞钱。一是“跑”,就是利用各种关系,去上边跑项目、要资金。近年来,村干部越来越重视“跑项目”,有些地区甚至给“跑”,项目成功者回扣或奖励。这不但使得上上下下设租、寻租之风愈演愈烈,而且也使得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用“跑”来的钱维持日常运转等现象变得公开化和普遍化。 
2007年3月6日《光明日报》载文:农村改革20多年来,一个非常普遍的事实,就是在家庭承包经营获得极大成功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却在逐渐萎缩,有的甚至债台高筑,服务功能基本丧失。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双层经营;体制电,集体这个经营层次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改革初期的集体经济基本脱胎费火屡余谴瞬期的祭大锅饭;"体制"产权虚置,人人有份,又人人都不太对集体经济关心负责。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也很难弥补这种制度缺陷。 
2.形成农村债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逐项分析后看到,政府主导下实施的社会公益事业欠债,是构成农村债务的一个重要因素。村级债务的构成主要是村级兴办各种公益事业的投入和兴办企业造成的亏损,以及以前举债完成的各种税费任务。村级债务链已成为严重束缚村级各项事业发展的牵绊,也为村级管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近年来,在山东省不少村子,因债务问题债权人起诉村委会的案例缕缕发生,弄得村干部疲于应诉。有的村还为偿还债务,将机动地或者荒山一卖就是二三十年,集体资产所剩无几。 
由于农村情况不同,集体经济强弱不同,而修路、修学校、装闭路电视、通自来水等社会公益事业大多是由各级政府主导实施的,村一级迫于形势和压力不得不搞。因此,有些政府主导的“民心工程”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由于搞不切实际的“一刀切”,急于求成的“形象工程"、高标准的“政绩工程”反而成了老百姓害怕的“担心工程”,加重了农村债务,使农民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这一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黑龙江省绥化市委副书记、市长于莎燕向记者介绍了该市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些做法。他们从完善村级“双层经营”体制入手,着力对传统的集体经济进行功能再造,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集体经济。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资金或技术入股,通过资本联合或劳动联合,建立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组织及联合体,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绥化市目前已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368个,重点发展了畜牧养殖型、产业承接型、特色经济型、劳务输出型和农机合作型“五型”合作经济组织,确立了“龙头企业+股份合作组织十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已累计助农增收达10亿多元。 
于莎燕认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积极支持、鼓励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不仅是深化农改革,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村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有效适应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有利于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为此,她建议:围绕深入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八把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作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国家方针政策的层面,进一步加以明确,大张旗鼓地支持、鼓励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集体经济进行大力扶持,着力解决村级债务间题。对现有的村级资产、资源要进行必要的产权改造,能租则租,能包则包,能参股则参股,以盘活现有集体资产。 


解答: 
农村债务的形成既有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的原因,也有管理体制的制约。解决农村债务问题,必须从旧债和新债两个角度来寻找途径。必须从政府和农村两个实际出发,上下合作,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 
第一、规范基层政府行为,缩减支出。 
第二、强化乡村财务监督机制,杜绝乡村经费支出膨胀。 
第三、大力培育和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集体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集体收入。 
第四、加快对现有的村级资产、资源的产权改造,以盘活现有集体资产。(209字)

5. 13年山东省考申论考什么内容?

申论试卷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注意事项部分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2.给定材料部分
 
  给出约3000-5000字的材料,近年有明显增加现象。内容可能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现象的诸多方面。
 
  3.申论要求部分
 
  (1)用一定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用一定的篇幅,提出给定材料所反映问题的解决对策。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3)就所给定资料反映的问题,用一定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要求部分近几年每年的具体情况略有不同,但大致是相同的。近年国家考试就出现新的考法,名词解释,作答部分也相应发生变化,更加注重综合能力考察。

  申论考试的测评要素
从申论考试的内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申论考试的全过程中,阅读材料、概括内容、提出对策、进行论述四个环节分别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是与行政机关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对合格公务员的能力素质的要求相一致的。
 
  (1)公务员应有综合能力和全局观念,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问题,善于把多种事物、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综合概括能力。
 
  (2)公务员应能够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要有深邃的洞察力和剖析能力。在通过对大量的文字材料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善于从小事情着手,洞察到大问题,从而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取舍,作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具有操作性的措施。
 
  (3)申论考试注重测查考生平时掌握的信息量的多少,包括对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关注程度等。
 (4)申论考试形式灵活,能有效地测查应试者的语言文字能力,要求考生灵活掌握,分析、论证要透彻、全面、清晰,文字简洁,语言流畅。
 
  申论考试的发展趋势
 
  1注重对应试者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一致强调的话题,公务员考试命题也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
 
  2出题思路更加灵活。前些年的考题难度相对要低,一般都是直接考作文,考查内容单一化。从2000年开始,作文考试的传统题型逐渐被淘汰,考生很难直接答题,而需要结合背景资料作出判断和归纳。
 
  3考查的知识面在逐步拓宽。因此,应试者在复习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广泛地涉猎相关知识,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13年山东省考申论考什么内容?

6. 谁给一份--山东省2008年省(市)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啊?谢谢

2008年山东省山东公务员申论真题及详解 

第一题、就襄樊停捐事件社会上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不知道感恩谢恩的人应批评,另一种观点认为感激是感恩的一种方式而已,不能强行要求。问题:两种观点的共识是什么?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广州新东方解析:这道题目相对属于比较简单的一道题,其实两种观点的共识都在于“对他人的帮助应该感恩”,而争论的焦点是在于感恩行为是“自愿”,还是“必须”。即是否应该“硬性”地要求接受帮助者“必须”感恩。 

第二题、谈谈对“附加条件的感恩”的看法。 

广州新东方解析:对附加条件的感恩的看法,戴斌老师认为考生在回答的时候一定要辨证地看待,不应该片面地认可,或片面地反对。以下是几个参考的答题角度:(1)对附加条件的感恩这个点,考生必须明确的是,即使是“附加条件的慈善行为”,它依然是属于“慈善行为”的范畴之内,依然是值得肯定的事情,因为毕竟这种行为还是有利于社会的。(2)这里需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即“附加条件的慈善行为”不能以侵犯受助人的自尊心为前提,倘若这种“附加条件”伤害了受助人自尊心,则不应该提倡。(3)其实“感恩”本身就是一种“份内之事”,其实根本不需要“附加条件”来限制。(4)社会应该努力营造氛围,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被迫”的行为。 

第三题、就大学校长的亲笔信引起的争论来评析感恩的匮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广州新东方解析:为什么说感恩的匮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呢?这里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展开:(1)不感恩的风气蔓延开来,将极大挫伤许多慈善捐助的行为,而且我国目前的慈善事业是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程度,一旦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处理好,可能会导致社会“冷漠感”的剧增。(2)“不感恩”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一个“不感恩”的人基本上也就不大可能主动“施恩”于别人。实际上,教育一个人懂得“感恩”的同时,也是在教育其应该主动“回馈”社会。(3)“感恩”同时还是维系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纽带,缺少了感恩将加大损害社会的稳定性。 

第四题、谈谈应该如何增强感恩意识。 

广州新东方解析:对于如何增强感恩意识,其实对策还是很多的,主要还是集中在“宣传教育”和“营造氛围度,考生可以围绕这两个角度思索很多的细节对策出来。这里戴斌老师不建议考生采用立法手段去硬性规定“必须感恩”。因为“感恩”毕竟还是属于道德领域的问题,不大适宜采用“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去调整这一社会关系。 

第五题,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展开论述,体裁不限: 

1、让世界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阳光2、守候期待感恩 

广州新东方评析:今年的山东省采用了完全开放性话题的考察方式,这是申论考试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改革,未来的申论的命题趋势值得探究。戴老师一直以来都在提倡“探究式申论范文”的写作方法,强调的是申论文章不能仅仅围绕对策而展开,更多的应该是强调文章的“说理性”,戴斌老师认为,申论写作未来必将做大的改革,只备考单纯的对策性文章将不足以面对未来难度越来越大的申论考试。建议考生在未来的备考过程应该更多地训练自身的“说理能力”,以应对不断改革的申论命题模式。关于这个话题的范文,之前戴老师就曾就《鄂五名贫困生受资助不知恩被取消资助资格》这一新闻,以探究式申论范文的写作手法撰写过相关的评析文章,与今年的山东省考题比较相近,可供考生参考: 

申论热点评析:在“滴水之恩”与“涌泉相报”间的徘徊 

近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一则新闻——《鄂五名贫困生受资助不知恩被取消资助资格》,此文一出,立刻引来了大量的评论和争议。 

评论和争议的焦点其实主要集中在一个焦点上:“这些贫困大学生不知道“感恩”,在受助的一年多里,他们没有主动给资助者们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也没有感激的话语。五名贫困生该不该为此付出被取消资助的代价?” 

其实对于这个点,戴斌老师认为首先要分析贫困大学生不知道“感恩”的原因所在,正如《鄂五名贫困生受资助不知恩被取消资助资格》一文中的“张先生”的观点,他认为多数贫困生并非不知道“感恩”,不少贫困大学生因为自卑,不敢和“大人物”平等交流。对于这个原因,戴老师认为,其实我们应该抱着“理解”的角度去看待。一方面,不少贫困大学生因为“贫困”,很多时候缺乏足够的“自信”。或许会有不少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会有人认为“自信心”更多地是和人“性格”有关,而人的性格和“贫困与否”关系不大,很多“没有钱的人”也可以很自信,而很多“家境富裕的人”也可能毫无自信可言。诚然,由于存在“个体化的差异”,很多时候不能“一概地”认为“贫困大学生”就缺乏“自信”。但我们要认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贫困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中,“贫困”始终是一个“不利的环境因素”陪伴其左右。当一个人为了“生存”而“奔波”、“焦虑”的时候,“自信”又怎能“油然而生”呢?而且自信是在“成功的经历”中“不断”“堆积”起来的。 

同时,戴老师很想问的是,“被别人帮助的经历”能积累自信吗?“为生存而焦虑奔波的经历”能积累自信吗?答案是不能。但什么能“积累”“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呢?“回报社会”,用“涌泉相报”的方式“就是最大的“自信”来源。但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贫困大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或者是“愿意”用这种方式去找回自己的“自信”呢? 

或许说到这里,不得不谈到的一个问题是,当我们要求“贫困大学生”们要用“涌泉相报”的方式“回报社会”时,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社会中的其他成员都能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吗?或许很多人都做不到,但为什么我们要把焦点或目光集中“贫困大学生”身上呢?这里其实有着我们自己潜在的“思维误区”。 

我们总是潜意识地认为“贫困大学生”,尤其是接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是“必然”“优秀”的,是“必然”“高尚”的,是“必然”懂得“自动感恩”的,是“必然”会“感激涕零”的。坦诚地说,我们要走出的思维误区时,其实大部分的“贫困大学生”都不是“我们潜意识中”的“德智体都完美无暇”的“高才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和我们其他“大学生”一样,更多的只是一个高中毕业后踏入大学校门的普通大学生而已。他们都有着许多的不足,许多人生的“道理”还需要我们去“教”会他们。 

所以当我们希望这些“贫困大学生”拥有“我们所希望他们拥有”的各种良好品质时,我们需要问的是,当社会给予“经济资助”时,有无想过也应该给予“思想上的资助”呢?而我们从《鄂五名贫困生受资助不知恩被取消资助资格》一文中看到的,似乎除了“该市总工会给每名受助大学生及其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一下学习生活情况”外,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思想上的资助”。 

对此,我们不禁要思考:人的品格尤其是高尚的品格是“与生俱来”的吗?不是的。高尚的品格需要在外界的教育与环境影响中逐步形成的。当社会的“热心人”把“自己的财富”中一部分拿出来资助这些“贫困大学生”时,我们当然要赞扬这些“热心人”的“善心”和“善举”。但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这并不足够,远远不够,甚至说这仅仅只能算是“滴水之恩”。此言并非存心“抹杀”资助者对社会的贡献。 

因为我们必须认识到,困扰“贫困大学生”的问题,不仅仅是“外在的贫困状态”,而更多的是“内在的贫困状态”。我们除了物质上的资助外,心理上的引导似乎更为重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必然存在的贫富差距下,我们需要教育“贫困大学生”们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认识到“贫困”的“短暂性”和“可改变性”,认识到“资助”的“非必然性”,认识到“接受资助”是为了将来的“回馈社会”,认识到“被帮助”也需要履行“社会的义务”,认识到“感恩”其实并不“难堪”…… 

而对于资助者来说,资助并不是一种义务,如果认为“被资助者”并没有任何“社会责任感”或者是做人应该有的道德和品格,当然有权力取消资助。而目前的现实是,在“滴水之恩”与“涌泉相报”之间,我们常常会徘徊于其中,不知道该不该在要求“涌泉相报”,就戴老师的观点来看,其实我们“可以”也“应该”要求“涌泉相报”。但需要注意的是,“涌泉相报”的主体不应该狭隘地局限于“资助者”,而社会”。“涌泉相报”也不应该是形式性的“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或者是感激的话语”,我们真正需要看到的应该是“被资助者”用“实际行动”所体现的“涌泉相报”。 

其实我们退一步想,当我们的善心人用“滴水之恩”资助“贫困大学生”的行动,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社会的“涌泉相报”呢? 

附新闻稿件的来源: 

鄂五名贫困生受资助不知恩被取消资助资格 

(2007年08月30日来源:《北京青年报》) 

新学期尚未开始,湖北襄樊的五名贫困大学生却被告知:他们原先每年可以得到的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资助日前被资助者取消,资助被取消的原因是这些贫困大学生不知道“感恩”,在受助的一年多里,他们没有主动给资助者们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也没有感激的话语。五名贫困生该不该为此付出被取消资助的代价?此事引发了人们的争论。 

-五名贫困生被取消资助 

8月12日,在襄樊市总工会、襄樊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 

去年此时,襄樊市总工会开展第八次“金秋助学”活动,22名贫困大学生与襄樊市女企业家协会的19名女企业家们结成了帮扶对子,顺利进入大学。当时企业家们口头承诺4年内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 

而在今年,襄樊市总工会组织女企业家们再次捐赠。可是,当工作人员征求部分女企业家意见时才发现,接受资助的部分大学生让资助者寒心。一年多来,他们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从未汇报过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期间,这些大学生曾按市总工会要求,给资助者写过一封信。其中一名学生在信中频频谈到自己的困难,并再度向资助者“求助”,却没说过一句感谢的话。 

-资助并未有书面协议 

贫困生被取消资助一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负责组织助学一事的襄樊市总工会女工部部长周华玲昨天一整天都忙于接受各媒体关于此事的电话采访。她认为,当初女企业家们决定资助贫困生时,双方并没有签订相关协议,只有相关的口头承诺,现在没有继续资助贫困大学生也是情有可原。 

襄樊市总工会在一些企业家取消资助后,也曾经做过协调,但还是没有说服一些寒心的企业家。周华玲告诉记者,一些企业家取消了资助这几名不知道“感恩”的大学生后,转而资助其他学生。 

此前,在这批受资助的大学生入学前,该市总工会给每名受助大学生及其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一下学习生活情况。记者试图采访这几名企业家和贫困大学生,但周华玲告诉记者,她们因为有心理顾虑,不愿意接受采访。 

-中止资助引发争议 

五名大学生该不该被取消资助?此事被曝光后引发了人们的广泛争议。河南南阳的张先生在湖北襄樊出差时得知此事,他特地找到襄樊市总工会了解情况。 

曾经有过助学经历的张先生电话里告诉记者,他觉得应该给予这些贫困大学生以更多理解。张先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表示,多数贫困生并非不知道“感恩”,不少贫困大学生因为自卑,不敢和“大人物”平等交流,同时他们因为贫困也往往很少具备电话等物质条件,所以往往造成沟通不畅。 

而在网络上,更多的人们表达的是对取消资助举动的支持。记者统计了几大网站上数万人参与的民意调查,支持取消资助的网民占了三分之二以上。一些网民认为,不懂得感恩,也就是缺乏做人的基本常识,不配继续接受资助。

7. 2014山东省考申论真题的解析?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您好,2014山东公务员笔试真题及解析已经公布,我们已更新到中公教育网站上。笔试结束后,您需要提前做好面试备考的准备,登录2014山东公务员笔试真题解析,查看详细的行测和申论ABC的真题解析。
关注更多考试信息请登录潍坊人事考试信息网 http://weifang.offcn.com/
中公教育祝您考试成功!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2014山东省考申论真题的解析?

8. 2010山东公考申论跑题了

申论的题目是以“做好水资源这篇大文章”为题
---------------------------
如果这只是主题的话,就不算跑题了。
------------------------------
为什么不算跑题呢,因为自来水企业的市场化运营是你认为的做好水资源大文章的一个角度而已,最多是算你范围写的太窄了,思维不够开阔,不会算跑题的

做好水资源大文章是一个问题,你说的是其中一个可以考虑的角度,你文中如果拔高一下,说了点做好自来水企业市场化运营有利于解决水资源这个大问题之类的话,那更好了。

跑题。。只有主题跑了才算吧,要求你写水资源写成煤气了,肯定跑题,要求写做好水资源,我说一定走市场化运营的道路显然没跑,你的观点错对另说,但是跑题是没跑的。

你别纠结了,怎样都是等通知了,估计一个月差不多成绩就出来了,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