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教育与道德问题?

2024-05-18 20:35

1. 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教育与道德问题?

当今社会存在的教育和道德问题很多,比如新闻报道的老师猥亵小学生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还有各种做好事反到被诬陷成罪魁祸首,对于现在这令人困惑的现象,我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但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很重要,本人认为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问题的根本就是各种教育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如果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都可以与老师交流沟通,也便于老师可以及早发现问题。我觉得能保证每个老师科目老师只带一个班,那一个班的学生都有任课的科目老师负责,并且各个班级之间也有良性的竞争,希望这样能密切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情自然会很深,老师工作也轻松了,待遇也提高了,更能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而学生有什么负面情绪老师都应该能感觉到,学生也会更愿意与老师谈心。这样既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能提高教育质量,保证祖国的下一代健康成长,当然也要家庭教育的配合。谈到家庭教育,我觉得只有家长的经济和生活条件有保障了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既然同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为什么只有在一些事业单位或者国企才能有好的福利待遇,就是因为贫富差距太大,所以才会出现每年有那么多的人考公务员,考银行。不是说不能优待高材生,但是基础工作也很重要。为什么农民工因为衣服脏在公交车上即使有空位也不能做,而且被认为是值得表扬的。试问谁不想出去见人的时候穿的干干净净的,只因为他们工作起来没有时间打理好自己后再出门,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们也不会见到穿着脏衣服的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农民工。

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教育与道德问题?

2. 如何看待部分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及行为特征产生的原因

1.经济丰裕形成享乐心理。特定的这一部分大学生物质条件优越,生活富裕,从小就不需要吃苦,加之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一心只为孩子提供过于优越的生活条件,缺少精神上的关爱,从而让孩子的物质人格过度发展。这些大学生缺少生活上和将来工作上的压力,不懂得珍惜,不具备刚性人格,贪图享乐。

2.家庭溺爱形成唯我心理。在特定的这些大学生家庭中,家长们总是害怕孩子吃苦,都把孩子视为掌中宝,他们自然也就成为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而当今社会人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一部分人的拜金思想,对金钱和物质无限渴望与追求,也助长了这些大学生的优越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至高无上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稳固了他们的唯我心理。

3.安全无忧形成惰性心理。在特定的这一部分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中,有一部分的家长有着严重的焦虑症,他们总是害怕孩子受到伤害,于是把孩子保护的严严实实,将孩子捧在手心里。对孩子的事情向来都是大包大揽、全部包办,总是认为给孩子付出再多的东西都是应该的,对孩子无限宽容。这种无忧无虑,没有任何事可以伤害自己的生活环境中,让这些大学生形成了惰性的心理,并且没有责任感。

4.道德约束形成逆反心理。这些特定大学生的父母总是让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强大的光环之中,不能让他们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得到发展。这些父母的出发点是绝对没有错的,绝对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但是他们的这种做法往往让孩子无法理解,无法接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1.平等的贫富心理沟通教育。大学是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公平发展机会的教育机构,为每一个受教者都建立起平等的良好的教育风气,让同学们在一起和谐的相处。然而在现今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财富之手往往扮演着神通广大的角色。要真正的在心灵上互相接纳才能真正的实现贫富的平等,才能使社会和谐的发展。

2.伟大的事业奋斗史教育。这一教育环节应以榜样示范的形式进行,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向他们讲述一些企业家的伟大创业史,让他们认识到,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产生过无数令人崇敬的人物和震撼人心的事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对人类文化最有影响的要数人类历史上各领域中最伟大的人物及由这些人物所完成的最伟大的事业,要让当代大学生们学习这些人物对真理的矢志不移的坚持,对理想的不懈追求的精神。

3.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这些特定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个人要成功,他首先必须对生活乃至人生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而怎样设定人生目标,如何通过努力达到目标,这就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帮助学生科学分析自己的兴趣和性格基础,分析自己的职业优势和职业劣势,从而让他们对置业生涯规划有更深的认识。

3. 如何克服学生道德教育低效问题

  1、坚持道德教育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现行的新课程教材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因此课堂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教育,关键在于知识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而不能生硬的灌输,世界著名教育家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的关键在“激发”,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未知欲,这是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并做到的。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实践也已雄辩地证明:只有热爱学生教师才能真正搞好教育工作,也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如:情感陶冶法--一是教育者用真挚的爱生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心灵感化,然后达到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二是创设富有情感色彩的种种情境,使学生生活于这一情境之中,受到情感的影响、熏陶,从而达到接受教育的目的;言传身教法--即教师用语言教育和自身的榜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感染、激励、鞭策学生。叶圣陶先生说:“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学校形成好校风,这样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有益处。”目标渗透法--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对教材本身进行深入挖掘,借以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如数学表面一看是概念、公式、定理、定义等,非常枯燥,但只要我们深入进去,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根据的简单、统一,数学公式的简炼、齐整,数学定理的概括、典型,数学图形的和谐、对称,数学结构的协调、完整,数学方法的奇妙,多样等等,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纵横比较法--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适当选择一些有关内容与教材进行纵横比较,以扩大视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讲到我国古代文化科技成果时,可拿来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相同成果作比较,对学生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教育。 
2、坚持道德教育与各种活动相结合 
  在各种活动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著名心理学家拉扎勒斯研究证明:“兴趣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世界著名学者皮亚杰指出:“……所有教育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激发了兴趣,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也只有激发了兴趣了,活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合团、队工作,开展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是中学生自己的组织,通过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学生吸引到组织周围,提高其整体道德素质。如通过“五·一”、“六·一”、“十·一”、“建军节”、“元旦”等节日庆祝活动,激发中学生的爱国感情,增强中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情操;组织开展入队、入团、升国旗、唱国歌等活动,增强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强化爱国主义情感。 
   结合社会实践开展活动。一方面可以组织中学生到工厂、农村、建设工地开展参观、调查、活动,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跃,从而强化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另一方面,可组织中学生到街道、市区开展义务劳动,到敬老院、烈士军属家向老人们献爱心的活动,培养中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尊老爱幼的情感。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活动。现代中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学校针对学生实际,从“三个优化”入手:一是优化心理辅导,如设立心理信箱,成立心理咨询室,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二是优化师生情感交流;三是优化活动进程的正向迁移。从而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 
  3、坚持道德教育与家庭、社会相结合。 
  开展向父母献孝心的活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品德。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在家里大都是“小皇帝”,对父母只知道索取,很少回报。针对这一实际,学校组织中学生利用双休日开展向父母献孝心活动--帮父母做家务,给父母洗一次脚,做1--3件让父母舒心的事等等。结合这些活动,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庭、在社会上的表现,与家长沟通情感,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结合环保教育开展活动,培养中学生自学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此项活动中,要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心目中激发起自豪感、自尊心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他还说:“……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充当人类灵魂工程师,而且要充当一名灵巧的珠宝匠,善于从每个学生身上开发出独特的人格之美。”校在开展此项活动时,让学生亲手装点校园,美化校园环境,使人与自然环境达到高度和谐。校园环境的设计与布置与德育活动相配套,形成了育人的整体氛围,置身于良好的校园环境中,身心都得到熏陶。 
   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培养中学生社会责任感。黄治同志说:“怎样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态度。”中学生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重大事件很感兴趣,学校就组织学生对社会重大事件,如:北京申奥成功,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等事件开展讨论,让中学生谈看法,谈打算,教育学生刻苦学习,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在竞争中展示个人的才华,在竞争中为国争光。让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中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又贴近中学生的生活,培养了积极心态,实现了德育目标。

如何克服学生道德教育低效问题

4. 简析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简析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对策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相伴而生。当前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探索这些问题的原因,加强和改进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关注的。
      一、产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网络环境的多元化产生道德失衡。网络信息带有多层面、多元化的特点。有些信息与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倡导的价值取向相背离,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对于经常上网的中学生来说,经常接触多种道德评价标准,会造成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无法判断是非,道德选择能力因此下降,行为容易发生偏差,不道德行为增多。
        (二)中学生抵制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不足。网络信息的跨地域特征打破了原有国家、地域之间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约束。我国在网络技术方面与西方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信息流量和流向不平等使得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可以利用信息资料的垄断优势到处传播其意识形态和文化信仰。中学生是非判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弱,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不良信息的污染对象。
        (三)网络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重视。就目前我国学校德育现状来看,德育工作面临目标过高、偏离实际等困惑,德育途径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没有建立起可行的德育评价机制,没有形成整体化的德育大纲等问题,网络德育工作还未提到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
      二、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一)网络环境助长了中学生的自我主义。网民是自己的主人,他自己决定干什么及怎样干,极大地调动了其自主性及良信心。然而,互联网也是一个自我主义泛滥的地方,网民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我利益、愿望、目标的满足与实现。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时期,他们急于追求独立个性、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
        (二)网络环境弱化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在网上,各种信息浩如烟海,淫秽、黄色、暴力、反动等各种信息不可避免。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出现思想上的变异,导致原有的社会主义道德意识的弱化。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不成熟时期,自律性及自制性较差,如果过分沉溺于网络社会,甚至盲目追求绝对的自由与民主,则有可能淡化应有的道德责任意识。              

5. 道德缺失我们要怎样改进教育方法

现阶段所谓的道德缺失是有小悦悦案引出的,人们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结为道德缺失,现在又要连累教育。我不赞同这样的看法,中华民族是有很深道德底蕴的民族,无论是世界危机,还是人类危机,全民族都以无尚的道德情怀,扶危救难。救死疗伤,施以援手。在民族自身危机来临时,更是不离不弃,危难共济,壮举感天动地,令世界惊叹。就是这样一个视道德为美德的优秀民族,却被指道德缺失。我们在拷问良心的同时,我们在怀疑教育的同时,我们就不应该问问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司法。我们社会的诚信体系,你们做了什么?为什么让一个如此乐善好施的民族见危难如见瘟疫?让一个侠义衷肠的民族视生命而不顾呢?期待人们远离冷漠,回归热诚。

道德缺失我们要怎样改进教育方法

6. 道德缺失我们要怎样改进教育方法

目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从思想指导的角度过分强调高尚思想境界社会意义,而忽视了对人本实践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缺乏人本追求动力的高尚教育,一定程度上就会成为缺乏实践意义的空洞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当道德教育成为空话时,积极高尚的思想追求就会失去理论基础,就会削弱道德对行为的制约力,那么人的私欲就会随意挥洒,只能靠法律限制人的行为。
所以,解决这一问题:
1、从人本的角度,讲清楚追求高尚思想境界、素质修养的个人实践意义,实现高尚对个人意义与社会意义的统一,是高尚、道德教育不在成为空话。
2、尽快将前沿科学上升到哲学高度,用科学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先进性、可实践性。

7. 造成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有哪些?

  一、家庭因素 
  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举止、言行、品德及处事方式将对孩子产生深 刻的影响,父母举止粗暴,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行为不端,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忽视, 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行为约束,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行为准则。

  二、学校因素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正值人思想成长成熟阶段,对学生确立远大理想抱负、形成高尚的 道德情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学校教育存在着些许不足,简单论述如下。
  (一)学校规章制度不完善。学校主要制度是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定,只是规定什么事情不许做,做了会有什么样的 处罚,只是确定了道德下线和底线,而没有细则去引导学生怎么去更好的做。
  (二)学校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大学教育更多的是监督式教育,大学辅导员作为最终的执行者,按照国家配比比例,一 个辅导员要负责200 名学生,有的学校甚至更多。这样的主观条件,客观上就满足不了对每 个学生全面的监督和检查力度。而大学没有道德评级,只有学习评等,这样没有道德目标, 自然缺乏道德前进动力。
  (三)学校道德教育目标过高、内容脱节、方法单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宏观描绘高级的思想动态,内容与现实社会基本道德内容脱节,教育方式单一,教 育目标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目标过高,无法在现实社会的社会活动中起到切实的指导作 用。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不重视。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贯穿着大学教育的前两年,看似重要,不过除了理论课程讲述 之外,没有拓展性的实践性教学,学生更多的是被灌输。我们知道,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 的浮萍。
  (五)素质教育实施不彻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口号这么多年一直在强调,怎么算是有素质的大学生?怎么去培养有 素质的大学生?高谈阔论终究要在实践中去检验,而最终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还是要在实践 中不断总结完善,相辅相成。

  三、社会因素
  我们都知道,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随波逐流。我们都说真理 要靠实践去检验,而社会就是实践的大舞台,社会因素是一切问题必须考虑的问题,无关好 与坏,对与错,只是实践结果罢了,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
  (一)首要目标要是追求经济利益,还是追求更高的理想 目前,有些人片面地把道德和金钱放在对立面。不可否认,有些时候,把金钱放在首要 位置,就会对自己的道德行为打折。但所有的事情我们不能看的片面,辩证地去看我们就会 更明白。市场经济形势下,大学生是否能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洁身自好,是一个很大的考 验。
  (二)社会大环境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现实社会有过这样的言论,寒门再无出贵子,出身的高低贵贱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发 展。官二代、富二代富足,潇洒的生活让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羡慕不已。其实,这个不是 我们能左右的,更多人是羡慕不起,努力奋斗也未必追赶得上。至少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改 变,变得比现在更好,何必让自己心胸里充满不平和辛酸。 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让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嗤之以鼻,我们是该洁身自好,还是随波 逐流。当然现实问题现实分析,保持最根本的道德底线,适应社会环境是有一定必要的。不 良风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被摒弃,是时间问题,更是道德升华问题。
  (三)网络的完全自由化 现今社会网络高度发达,网络是把双刃剑,更多的是我们在网上能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 为精神、生活、工作所需提供便利。但网络也为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土壤,这样使网 络接触者在分辨这些信息的时候自然或多或少摄入些不良信息。如何分辨和剔除不良影响, 正确使用网络的自由化福利,是需要正确引导和规范的问题。

  四、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主观的意向和自我要求远比客观影响要更为 重要。现在大学生客观存在一些道德问题,不能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积极主动的接受 好的知识,就不能在道德方面有所提升,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问题。

造成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有哪些?

8. 大学生道德缺失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一、家庭因素 
  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举止、言行、品德及处事方式将对孩子产生深 刻的影响,父母举止粗暴,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行为不端,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忽视, 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行为约束,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行为准则。

  二、学校因素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正值人思想成长成熟阶段,对学生确立远大理想抱负、形成高尚的 道德情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学校教育存在着些许不足,简单论述如下。
  (一)学校规章制度不完善。学校主要制度是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定,只是规定什么事情不许做,做了会有什么样的 处罚,只是确定了道德下线和底线,而没有细则去引导学生怎么去更好的做。
  (二)学校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大学教育更多的是监督式教育,大学辅导员作为最终的执行者,按照国家配比比例,一 个辅导员要负责200 名学生,有的学校甚至更多。这样的主观条件,客观上就满足不了对每 个学生全面的监督和检查力度。而大学没有道德评级,只有学习评等,这样没有道德目标, 自然缺乏道德前进动力。
  (三)学校道德教育目标过高、内容脱节、方法单一。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宏观描绘高级的思想动态,内容与现实社会基本道德内容脱节,教育方式单一,教 育目标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目标过高,无法在现实社会的社会活动中起到切实的指导作 用。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不重视。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贯穿着大学教育的前两年,看似重要,不过除了理论课程讲述 之外,没有拓展性的实践性教学,学生更多的是被灌输。我们知道,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 的浮萍。
  (五)素质教育实施不彻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口号这么多年一直在强调,怎么算是有素质的大学生?怎么去培养有 素质的大学生?高谈阔论终究要在实践中去检验,而最终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还是要在实践 中不断总结完善,相辅相成。

  三、社会因素
  我们都知道,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随波逐流。我们都说真理 要靠实践去检验,而社会就是实践的大舞台,社会因素是一切问题必须考虑的问题,无关好 与坏,对与错,只是实践结果罢了,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
  (一)首要目标要是追求经济利益,还是追求更高的理想 目前,有些人片面地把道德和金钱放在对立面。不可否认,有些时候,把金钱放在首要 位置,就会对自己的道德行为打折。但所有的事情我们不能看的片面,辩证地去看我们就会 更明白。市场经济形势下,大学生是否能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洁身自好,是一个很大的考 验。
  (二)社会大环境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现实社会有过这样的言论,寒门再无出贵子,出身的高低贵贱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发 展。官二代、富二代富足,潇洒的生活让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羡慕不已。其实,这个不是 我们能左右的,更多人是羡慕不起,努力奋斗也未必追赶得上。至少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改 变,变得比现在更好,何必让自己心胸里充满不平和辛酸。 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让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嗤之以鼻,我们是该洁身自好,还是随波 逐流。当然现实问题现实分析,保持最根本的道德底线,适应社会环境是有一定必要的。不 良风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被摒弃,是时间问题,更是道德升华问题。
  (三)网络的完全自由化 现今社会网络高度发达,网络是把双刃剑,更多的是我们在网上能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 为精神、生活、工作所需提供便利。但网络也为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土壤,这样使网 络接触者在分辨这些信息的时候自然或多或少摄入些不良信息。如何分辨和剔除不良影响, 正确使用网络的自由化福利,是需要正确引导和规范的问题。

  四、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主观的意向和自我要求远比客观影响要更为 重要。现在大学生客观存在一些道德问题,不能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积极主动的接受 好的知识,就不能在道德方面有所提升,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问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